家长课堂 Parent Class

孩子抽动症,有时是家庭教育方式错了

2019-06-25

孩子抽动症,有时是家庭教育方式错了!


1.2.jpg



很多家长问:
孩子出现抽动症了,以后怎么办啊?
却很少有家长关注
抽动症的出现,表明了什么?
中国人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儿童抽动症,关键还是从家庭教育的根源着手。






- 慧心源家长课堂,正式开始 -

幼儿抽动症系列

-01-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表现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308.jpg

 

抽动症通常开始于四到七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第一次的抽动的表现,往往是始发于眨眼睛,闻东西,清嗓子或者是咳嗽,抽动的严重程度和频率波动都很大。


一般在四到六岁之间会开始出现轻微的或短暂的抽动的表现,但是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不会被家长带去看医生,认为这可能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短暂的阶段性的表现。然而,有的孩子是短暂的,抽动的表现,在今后的成长过程当中,可能这些症状不会再出现,或者是偶尔出现,也不会非常严重,但是其中1%-2%的孩子会受到慢性的持续性地抽动或者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影响,对孩子的心理、学习、生活都会带来严重的干扰。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353.jpg


常见的抽动症状


有简单的运动抽动,比如说眨眼睛,这种眨眼睛看起来好像是孩子长的比较用力,眼睛,鼻子的动作,嘴里的动作,面部表情,点头,摇头等等,有的会波及到耸肩,甩胳膊,手部紧握,或者是弹手指。也有的会表现为腹部的紧张的抽搐的动作,还有的孩子是反复的踢腿,抬手,抬脚等等,也有的是用舌头卷舌头,这样的孩子口腔内会经常会有溃疡的问题。

 

有的抽搐会变得比较复杂,会去不断的触摸某些东西,或者是攻击别人,会有矛盾的动作,比如说反复的点头、摇头,或者是反复的拿起东西、放下等等,也有的会是反复的突然的蹲跳,或者是会有一些猥亵的手势。

 

声音的抽动,往往是简单的发生的抽动,比如说清嗓子,咕噜声,叫喊声,哼哼声,或者是有动物的叫声,复杂的声音的抽动会表现出哼音节、歌曲、说单词、不恰当的评论,会突然的爆发式的从嘴里头说出来并非孩子本身的自愿的这种语言。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404.jpg


抽动的先兆


儿童的抽动症状,通常是不自觉的,不是自愿产生的,有的是为了克服抽动的这种症状,这种抽动往往前期会有先兆性的冲动。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往往是说不清楚的,但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如果详细的询问的话,他会描述出来。在有抽动动作之前,他会有非常不舒服的感觉,那么这种感觉往往会让孩子不得不用抽动的这种动作来缓解这种感觉。

 


由于抽动症状通常是在八岁左右更加突出,但根据经验来看,有的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很明显了,只是很多家长没有向心理医生求助,而是当成营养不良,缺铁,锌,钙等原因,或者是给孩子吃中药、按摩等等,而忽视了孩子心理方面的压力。

 

孩子在抽动之前会有一些先兆的感觉,或者是冲动,那么这种先兆性的抽动的症状,是抽动症的非自愿的部分,这种运动通常是为了减轻抽动症的症状的冲动,但是许多患有快速抽动的年轻的孩子会描述,在没有太多的预兆,或者是自愿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并不是随着自己意愿出现,当抽搐之后这种冲动会有所减少,但很快又会增加,于是也就是形成了一种先有冲动的这种念头或者是感觉感受,之后会有身体上的运动的抽搐,之后抽动。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408.jpg


 



抽动症可以自己抑制?


有的家长感觉孩子的抽动症状好像是他们自己可以抑制和控制的,比如说孩子到了学校就抽动,表现为抽动的症状不那么明显,向老师求证的时候,老师也没有发现孩子有太多的频繁的抽动的表现。但是往往孩子回到家里之后,他的这种抽动的表现就会变得非常频繁,好像压抑了很久,回到家里终于可以释放了的这种感觉。

 



在某种程度上,压制的能力和持续的时间是因个体而异的,压制也取决于这个孩子的意愿如何,好像并不是所有压制都是费力的。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只是在某种情况下让抽搐的动作停止了,尤其是比如说走进教室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一些重要的场合,比如比赛、演讲等这些环境的时候,孩子需要努力去克制,有的孩子好像不费什么力气,但是他心里耗费的精力却是很大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往往孩子感觉到时间久了会非常的疲惫,当回到家中的时候,他是非常放松的,于是他就不需要很费力的去克制这些抽动的症状了。


有的是在放松的环境下缓解的更好,对于抽动的症状是很容易受暗示的,因此讨论这些抽动的症状的时候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说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抽动症状很搞笑,会模仿孩子的抽动症状,可能是出于开玩笑,逗孩子玩儿等这样的目的,但是往往这样的一些家长的行为让孩子的抽动症状会恶化。

 

同样对于孩子的抽动症状来说,有些方法只能是加重这些抽搐的症状,并不能缓解,比如说有的家长为了缓解孩子的抽动症状,去带孩子按摩,热敷或者是进行有刺激的这种疗法,有的孩子可能在短时间里面有安慰剂的效应,所以他的抽动症状似乎是减弱了,但是往往长期来看会加重孩子的抽搐的症状表现。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415.jpg

 



抽动症状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抽动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常波动,在身体上的各个部位变来变去,旧的抽动消失了,新的抽动又出现了。


抽动症状其实是随着焦虑,疲劳,疾病,兴奋或者是看屏幕时间过长而加重,有的时期孩子可能是压力过大,表现的是头部的抽动症状,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头部的抽动症状好像逐渐的缓解了,又转而肢体上的抽动的症状。所以这个抽动症具有反复变换的这样的一个特点。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420.jpg


然而,当孩子从事一些他感觉有趣的任务能够吸引他注意力的这样的活动的时候,抽搐往往减少。


通常来说,运动会减少孩子的抽动的症状表现,尤其是在进行身体活动的时候,体育运动的时候。那么这样孩子的抽动症状会相应的减少。然而,还有一个矛盾的现象,就是如果孩子的体育活动量过大的时候,孩子容易疲劳,在疲劳的状态下孩子的抽动症状反而会增加,因此,对于有抽动症的孩子来说,运动要适量,不要过度。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429.jpg

儿童期抽动症状的严重的情况,就是妥瑞氏综合症,同时存在声音抽动和运动抽动。这是更严重而持久的抽动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5%到0.7%。


绝大多数患儿发病年龄在4到13岁之间,然而抽动的严重情况,经常会发生在10到12岁之间,这也是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也是妥瑞氏综合症容易发作的一个时期。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436.jpg


-02-



 儿童抽动症持久不愈的心理因素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445.jpg

 

早期干预或者是正确对待的话,孩子的抽动症状就会变得短暂。然而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会有很大的几率会再次出现持久不愈的抽动症状,包括妥瑞氏综合症,是非常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学习,生活,交友等等。


尽管有的孩子似乎表现出无所谓。但是实际上,那些因为这种不自觉的控制不住的抽动而非常的自卑。


除了抽动症状本身,孩子还会伴有很多的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是很常见的,但是也容易被忽略掉。而这些消极的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压力变得过大,也是会使孩子的抽动症状经久不愈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有的孩子会经常担心有不好的后果,总是往糟糕的后果上去想,会加重抽动的出现。

有的家长经常会不自觉地传递一些让人担忧的消息,比如吃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是不能吃的,吃了会死,什么东西不能碰,碰了会有危险,新闻上有的小孩儿因为做了一件什么大人不允许的事情就出了危险等等,那么这样会传递很多让孩子非常焦虑紧张甚至感觉恐惧的信息。

 

有的孩子抑郁情绪比较严重,不愿意吃饭,睡觉不好,总是哭泣,但也有的孩子表现为活动过度,更加不听话,频繁破坏东西等等,往往和父母的强势压制、过度批评是有关系的。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452.jpg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抽动症状本身是孩子消极情绪的一个出口,因此抽动症状频繁的时候,孩子的紧张焦虑或者是压抑的情绪也会比较明显,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针对抽动症状经常的指责,嫌弃,批评,或者是让孩子多自己控制,不要表现出来,不要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等等,带着这样的一些有压力的有要求的话,那么孩子的消极情绪就得不到疏解,在此基础上,孩子的抽动症状就会变得难愈。

 



-03-



哪些家庭教育不利于抽动症的缓解?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504.jpg

首先,过早的学习压力,使有的孩子抽动症状,会在比较小的年龄阶段出现,而且会越来越重。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要面临很多的学习任务,因为学不好会经常被指责,批评,挑剔甚至是惩罚,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有的是超出了这个年龄范围所能承受的;


有的是家庭氛围比较压抑,孩子接受的批评过多,或者是家庭中没有很好的互动、沟通交流的习惯,这样都会使孩子的抽动症状不容易缓解或者消除。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508.jpg

第二个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上,不要过早过急,如果发现孩子某些任务怎么指导都做不好、完成不好的话,家长就要调整一下要求了。


比如孩子写字怎么都写的七扭八歪,教了好多遍都改不了,家长就要适当的放低要求,孩子只能够通过坚持完成就可以了,带着这种心态,孩子对于写字的信心会越来越大,那么写字七扭八歪的情况也会逐渐的好转,因此,在这个例子上得出的经验就是不要打击孩子学习写字的自信心,鼓励孩子愿意从事这种写字学习的这样的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518.jpg


第三个方面,家长在教育上也要经常和孩子聊天,让孩子说心里的话,语言表达也是孩子疏导情绪的一个重要途径。


微信图片_20190625134524.jpg









欢迎拨打儿童青少年心理热线:
010-53382777
  • 首页

版权所有 © 2008-2024 北京慧心源儿童心理咨询与干预中心

心理医生韩海英博士心理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