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Parent Class

儿童心理|多动症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办?

2017-11-24
2015-11-24 海英博士 海英博士心理
e20e8bf18a8178add00dcb6a2311b043.jpg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1d5c8a409afd0796e7075ac9ceb7bd3d.jpg
海英博士 著作
十二月份上市

敬请关注

《情绪密码:揭示儿童情绪的力量》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何妈妈爱心❤️微店” 预售
童多动症是一个并不年轻的病症,早在1845年,德国的神经科学家Heinrich Hoffmann在他写的一本儿童书上就有描述。在书中,他描写了两个男孩子在家里的“坐立不安”的种种表现。儿童多动症的基本特征就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目标行为上、动个不停、做事冲动而不考虑后果。
多动症的孩子表现往往充满矛盾,大多数情况下的冲动无序的行为给家人、老师带来很大的烦恼,而在有些情境下有表现的非常不错。这样,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期望用严格的限制或者惩罚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多动”,而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严重损害他们的自尊。
因此,在对待多动或者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知识。
1
Conners多动症简易评定量表
儿童多动症,这是在儿童精神科或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儿童心理障碍。父母和教师按每个项目的表现程度进行评分,如“只一点”计1 分,“多”计2分,“很多”计 3分。即0=无 1=只一点 2=多 3= 很多。
【说明】
只一点:轻度,即症状少和轻微,仅有细小行为异常,或不经常出现。
多:等于中度,行为改变位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很多:指行为改变显而易见,在家庭和学校的任何场所场出现,并且已影响家庭的安宁和学校的秩序。
使用这个测试之前,家长或教师必需与儿童相处密切,并就近6个月行为表现进行评分。

1 动个不停
2 容易兴奋和冲动
3 干扰其他小孩
4 做事有头无尾
5 坐不住
6 注意集中时间短暂,容易随境转移
7 要求必须立即满足
8 好大声叫喊
9 情绪改变快
10脾气爆发(爆发性和有可预料的行为)
2
评分标准
如总分得15分就有多动症可疑,分数越高,可疑性就越大,严重的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断。
3
孩子太闹腾,不遵守纪律,故意捣乱,就得严加管教、严厉批评
多动症孩子看上去“明知故犯”,非常不听话,惹人烦恼,尽管受到了很多批评也难以改变。所以给人以故意的感觉而招致老师家长更多的批评指责和惩罚。所以家长们容易更加限制孩子的活动,不让出去玩,或者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训。
但实际上,他们内心里也想改善,但是由于自控力的原因而自己无法控制,并非故意。而他们也经常会感受到挫折和失望,渴望获得关注、认可和友谊。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对这些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认可他们一些行为,接纳的态度会让他们躁动不安的心变得平静。而且在给孩子安排的活动上,要注意尽量多一些户外的游戏玩耍,让他们的能量释放在规律的运动上,而如果长时间呆在有限空间里,孩子的能量精力就会转化成不安的冲动。而且户外运动可以对他们的感知觉和运动的统合有帮助。
4
孩子太过于活跃、做事没有条理性、急躁易怒又不听话,父母被折磨得筋疲力尽,该怎么办?
对待孩子的这些情况,父母们通常使用讲道理、警告或者责骂等方法,可惜的是并不好使。这样会使父母也经常感觉到挫败,为了走出这种挫败感,父母们可能就经常是用体罚、呵斥甚至嘲笑挖苦的方式,而这些方法对孩子的心理是更大的伤害,亲子之间就会产生对抗,根本无法让孩子安静下来。
父母在过于淘气的孩子面前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尤其不能对孩子有嘲笑挖苦,特别是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孩子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不论奖励和惩罚都要非常具体,就是具体到确定的某个行为。父母要经常记录孩子的良好行为,对优势和成绩给予夸奖。惩罚而非体罚,比如由于某个错误的行动,剥夺一次他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机会。
5
听老人们说孩子多动不是问题,长大一些就好了,是这样的么?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多动容易被理解为淘气,而这样的理解会耽误孩子的诊治和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由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的注意力、情绪控制和冲动控制多方面比较弱,而需要多方面的干预,比如较为严重的就需要药物的介入,而轻度的不太严重的就需要更多的心理辅导、家庭干预、家长-学校配合。尤其是家长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比如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困难、包容孩子的问题,使其不再恶化、避免问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消极影响、父母自我的情绪管理。
对于过度“淘气”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及早发现,及早干预,防止孩子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恶化。而不要只单单认为是淘气,等待时间来解决问题。而时间并不会改善孩子的问题,研究表明,小时候患有多动症的孩子,青少年期会遇到更多的情绪、冲动、焦虑或者人际关系上的问题。
儿童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
海英博士儿童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10-88544637(绘概念美育中心-国家图书馆五层)。
海英博士
医学博士
精神科医生
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
注册心理师

微信号:Dr-haiying

746b0ea0d8aad7094eed8bbc72f787be.jpg

《情绪密码:揭示儿童情绪的力量》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何妈妈爱心❤️微店” 预售



欢迎拨打慧心源情商热线:
010-52863909
  • 首页

版权所有 © 2008-2019 北京慧心源快乐情商学院

海英博士心理专家团队